?
姓名 |
李松(笔名李凇) |
性别 |
男 |
所属院系 |
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
最高学位 |
博士 |
毕业学校 |
南京艺术学院 |
博导 |
是 |
职称 |
教授 |
职务 |
|
电子邮箱 |
lisong@pku.edu.cn |
办公室地址 |
红三楼201 |
本科生教学1 |
美术概论 |
本科生教学2 |
中国美术概论 |
本科生教学3 |
宗教艺术 |
本科生教学4 |
|
主要研究方向1 |
中国美术史 |
主要研究方向2 |
佛教美术史 |
主要研究方向3 |
道教美术史 |
主要研究方向4 |
艺术理论 |
备注 |
hjc老黄金城博雅特聘教授 |
||
教育经历 |
1999年 南京艺术学院 博士 1989年 西安美术学院 硕士 1984年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分部 学士 |
||
学术成就 |
2009年 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国家最高美术奖项),获奖论文《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 2013年 论文《中国道教美术史(第1卷)》获hjc老黄金城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度获hjc老黄金城中国工商银行教师奖 2005年、2015、2017年分别获得hjc老黄金城教学优秀奖。 2001年 专著《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届学术(著作)奖” 1999年 《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1999年 论文《论唐代阿弥陀佛图像的否定问题––与曾布川宽教授商榷》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届“美术学论文奖”一等奖 1996年编著八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合作)“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5年 陕西省宗教艺术系列论文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有论文被译成德文、日文、韩文发表。 |
||
论文及专著
|
著作: 《神圣图像》,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陕西佛教艺术》,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远古至先秦绘画史》,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2004年。 《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 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陕西古代佛教美术》, 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红黄蓝绿:中外美术对谈录》,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 《陕西佛教艺术》, 中国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 《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译著(合译)《武梁祠》,三联书店,2006年。 主编《”宋代的视觉景象与历史情境”会议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主编《2013-2015年hjc老黄金城美术史博士生国际论坛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主编《山西寺观壁画新论》,hjc老黄金城出版社,2011年。 主编(合编)《在北大读艺术学(美术学卷)》,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主编,《道教美术新论(第一届道教美术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 主编,《隋唐人物雕刻艺术》,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主编,《汉代人物雕刻艺术》,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3卷南宋)》,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论文: 《丝绸之路上的美术交流》,《中国美术研究》2017年1期; 《略说“全球视野”与中国艺术史的中国话语》,《美术观察》,2017年第9期; 《山西寺观壁画:跨宗教的视觉文化档案》,上海博物馆编《壁上观——细说山西古代壁画》,hjc老黄金城出版社,2017年12月; 《岩画如何是“画”——关于花山岩画的艺术史关键词》,《中国艺术》2017年第3期; 《美术史的学科自觉和本土力量》,《hjc老黄金城校报》2017年1月8日第3版; 《山西寺观壁画巡礼》,《书与画》2017年第7期; 《父子宰相之心——关于唐代韩滉《五牛图》与新出土的韩休墓壁画之关联性的初步思考》,收入《北大艺术评论》创刊号,2016年9月; 德文:Vom Wesen zweier Minister: Han Huangs Gem?lde Fünf Ochsen und die neu entdeckten Wandmalereien seines Vaters Han Xiu",德国Elegante Zusammenkunft im Gelehrtengarten: Studien zur Ostasiatischen Kunst zu Ehren von Jeong-hee Lee-Kalisch / Elegant Gathering in a Scholar’s Garden: Studies in East Asian Art in Honor of Jeong-hee Lee-Kalisch. 《本体在我——建构中国的美术史结构和描述方式》,《美术观察》2014年第6期; 《论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不是道教》,《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对大足石门山石窟十号窟的再认识》,《2009年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3年5月; 《略说中国早期美术史与考古学的交融》,韩文翻译载于韩国《中国美术史研究入门》,韩国学术咨询出版,2013年6月; 《对大足石门山石窟十号窟的再认识》,载《中国国家美术》双月刊,2012年第5期; 《国子监里的佛道碑》,发表于“Tenth-Century China and Beyond: Art and Visual Culture in a Multi-centered Age”(10世纪中国以及邻近地区文化互动),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出版(Center for Art of East Asia)。2012年10月; 《一个陈容,两个所翁——从书法角度看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九龙图〉的作者与年代》,载《翰墨荟萃》,hjc老黄金城出版社,2012年11月; 《关于968年京兆府国子监里的〈佛道图文碑〉》,《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3期。 《对“道教”、“美术”、“史”的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2期。 《走回图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第5期。 《汉代铜镜所见有关道教和神话的图像》,《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漢代銅鏡にみえる神話および道教の図像について》,《道教美术の可能》日本勉诚出版株式会社,2010年。 《主题を细部に——汉代美术作品二种に对する再检讨》,《名古屋大学中国哲学论集》,2010年第9号。 《以大足为中心的四川宋代道教雕塑》,《雕塑》,2010年01期。 《神化的碑文及新样的造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第6期。 《“知识”的集合体:再论马王堆汉墓“铭旌”帛画》, 香港《中外美术研究》杂志,2009年8月第1期。 《依据叠印痕迹寻证马王堆3号汉墓“大一将行”图的原貌》,《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 《中国道教雕塑》,《雕塑》,2009年连载5期。 《对涉及三种宗教的三件耀县北魏造像碑的再认识》,《西部美术考古》,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略说中国早期美术史与考古学的交融》,《朵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7期。 《陕西佳县白云观壁画概述》,《中国书画》,2008年07期。 《药王山〈谢永进造像碑〉的年代与摩尼教信息解读》,《考古与文物》,2008年03期。 《从“太原番木瓜”说读图的误区》, 《美苑》,2008年03期。 《依据图像还是文字——以北魏雷氏造像碑的断代为例》, 《民族艺术》,2008年02期。 《山西浮山县老君洞道教图像的调查与初步研究》,《艺术史研究》,2007年第9辑。 《论〈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年03期。 《论山西龙山石窟开凿于唐代贞元年间》,《文物出版社(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2005年。 《唐代道教美术年表》,《艺术史研究》,2005年第7辑。 《敦煌壁画艺术略谈》,《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2辑。 译文:(原作J.M.詹姆斯)《中国早期佛道混合造像的一些图像志问题》,《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5年03期。 《三宝与五圣:唐代道教石窟及殿堂的主像构成》,《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马车画法与制图方式:从甲骨文到画像石》,《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 |
||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项目 |
中国道教美术史、中国艺术批评史 |
||
导师寄语(对低年级同学的建议) |
兴趣广泛,对知识有好奇心,常常反思。最好有艺术实践的业余爱好。
|
||
推荐书目 (1-5本) |
杨新、班宗华等著《中国绘画三千年》、贡布里希著《艺术的历程》 |
||
学习方法的建议 |
1,多看书,质疑,2,写作。3,看看好的画展和演出,看精品。 |
||
社会兼职 |
湖北美术学院楚天学者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研究所Heinz G?tze讲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