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习纪实
2019年11月8日至10日,选修hjc老黄金城“海洋与气候变化”新生研讨课的同学们赴山东省青岛市开展了为期两天半的课程实习活动。实习由hjc老黄金城导师、海洋研究院院长、城市与环境学院周力平教授带队,目的是让新生了解海洋、接触海洋并亲身体验海洋科研一线的工作环境。实习团先后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参观学习。
一解国家实验室——从“为什么”到“怎么做”
11月8日晚,师生乘高铁抵达青岛,入住本次实习活动的第一站——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考察该实验室时曾指出:“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9日一早,师生们受到刚刚到任的北大校友王永健副书记的热烈欢迎,随后,大家怀着对探索海洋的好奇,开启了本次海洋学习的“解密”之旅。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园区内合影
实习团的第一站来到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综合展厅。在这里,同学们观看了十余座精美的科考船只模型、深海科研成果展以及大数据互联网观测和分析系统,对于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关于超级计算机在全球海洋与气候预测系统、“一带一路”区域精细预报系统、海洋创新药物高效精准研发、海洋油气矿产资源智能勘探、中国近海生态系统演变预报这五个方面的应用,让同学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于海洋研究的推动作用,并身临其境的体会到“超算,让海洋更加透明”的理念。刘周州同学表示自己的专业方向就是数据科学,她说,通过参观切实感受到了学科交叉的前沿发展,并希望自己将来有机会参与到海洋领域的研究中来。
接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系的辛宇老师为大家做了题为“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学术讲座。辛宇老师从“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从事的海洋科研工作以及他从事海洋科学以来的几点思考:一是海洋科学以观测为基。欢是海洋科学与国家的基础科学和工业水平密切相关;三是国家的材料科学、机械加工以及基础理论等共同限制了海洋学科的发展。他指出中国海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既要看到这一差距,也要“敢想不怕错”,不应固化思维。同学们深受启发,踊跃提问,与辛宇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近午时分,在目前就职于国家实验室的北大校友徐丽萍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海洋同位素与地质年代测定中心,参观了实验室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加速器质谱仪、热电离质谱仪以及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等高精尖实验仪器,同学们为能够与珍贵的海洋研究利器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并了解其工作原理而倍感喜悦。文天宇同学表示,参观这些仪器打破了自己与过去物理课本图片之间的隔板,令他对海洋同位素研究方法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也激起了他对于亲身参与到实现中国智造2035目标中的信心和斗志。
参观同位素与地质年代学实验室
二解深海基地——从科考到生活
下午,实习团来到了国家深海基地,首先参观了国家深海基地的“深海之路”中心展厅和深海之路成就馆。在这里,深海前沿技术和设备,如ROV(无人缆控潜水器)、AUV(自主式水下潜水器)、HOV(载人潜水器)、Glider(水下滑翔机)等令同学们大开眼界。在周力平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就海洋微塑料以及海洋酸化这两个海洋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展厅观看蛟龙号“大洋第35航次出海” 纪录片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深海科学发展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为这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深可作业载人深潜器的瞩目成果感到骄傲与自豪。
最令大家激动的是登船体验。停泊在深海基地港口的“蓝海101”号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综合科考船之一,总长84.5米,宽15米,满载排水量3289吨,续航力10000海里,配置相关科研仪器设备64台,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科学调查船。同学们在二副的带领下,沿着“驾驶舱—作业区—生活区—实验区”这一路线,好奇地探索出海生活的奥秘,科考人员工作与生活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来自台湾的19级hjc老黄金城新生林彧霈表示此次登船给予了他很多前所未有的体验,更激发了他对探索海洋的兴趣。
同学们登上“蓝海101”科学考察船
夜色渐浓,带着不舍和留念,同学们返回了国家实验室。晚餐后,同学们对当日所见所闻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课程报告的写作进行了分工,充实且愉快地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之旅。
三解大洋样品馆——从成就到展望
11月10日早餐后,同学们驱车前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同学们先参观了中国大洋样品馆中的“进军大洋”中国深海成就馆。成就馆不仅展出样品,更展现了一幅中国伟大海洋探索事业的画卷,镌刻了中国迈向世界海洋研究强国的坚实步伐。从无到有再到具备世界竞争力,从改造雪龙号开拓两极建科考站,到东方红3号配备最新装备胜任多层次综合科考任务,从环球海洋科考航行,到5个国际海底矿产资源专属勘探合同签订,无一不包含着中国海洋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奋斗身影。参展过程中,聂潼同学对黑暗生态系统与深海生命起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表示一定要进一步探究其奥秘。
同学们在深海成就馆认真聆听讲解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此次实习之旅的最后一个参观地点,中国大洋样品馆的常温库房。这里收集保存了2000年以来我国20余个航次采集的珍贵大洋样品,包括大洋中脊玄武岩、辉长岩等样品,这一健全有序的样品存储体系为大洋资源勘查开发和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样品保障。参与此次实习的医学部19级新生方圣皓表示,近距离接触能真切感受到样品的分量和价值,并且为样品库提供的共享研发机遇而激动。
10日下午,实习团结束了本次的学习考察,坐上了回京的列车。这两天充实而愉快的实习之旅,同学们受益匪浅,既丰富了对于海洋科学的认知,接触了解了海洋科学的一线研究工作,也认识到目前我国海洋科研技术的发展成就与不足。来自佛得角的留学生爱德森表示,作为一名留学新生很高兴能有机会看到中国政府在海洋领域的巨大投资、迅速进步和伟大成就,这表明了中国对于发展海洋的高度重视。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国海洋科学技术虽已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但未来的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周力平老师总结道,海洋学是建立在多基础学科之上的一门综合学科,北大学子应当打好学科基。煌跣,勇于攀登,肩负起实现我国“海洋强国”目标的责任与使命,成为今后国际海洋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文字 | 时婧玥 张婉莹 王珍熹